实践分享,共同成长
在游戏领域,很多作品的诞生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情感故事。而《吃香》,一款以美食文化为主题的独立游戏,其诞生的动机却格外令人动容。近日,我们有幸采访到《吃香》团队,通过他们的讲述,我们发现,这款游戏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,更是一封献给逝去亲人的“情书”。
“我弟弟生前最喜欢的就是吃。”团队创始人兼主策划林然在采访中回忆道。他的弟弟林子轩在两年前因病不幸离世,年仅25岁。弟弟不仅是个资深的吃货,也曾是林然在生活和游戏创作路上的最大支持者。林然提到,自己和弟弟小时候最爱在街边的小摊贩前流连忘返,那些朴素的烟火气息,成了他们兄弟情感的纽带。
弟弟去世后,林然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谷期。“我一直想做点什么,把我和他的回忆保存下来,但不想只用文字或者照片。”于是,一个将美食与回忆融合的游戏创意在他脑海中萌芽。
《吃香》的开发团队由林然的几个好友组成,他们不仅是资深的独立游戏人,也是这段故事的见证者。“我们知道对林然来说,这款游戏意味着什么,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全身心投入。”团队的美术设计师赵妍说道。《吃香》的艺术风格充满了东方美食的独特魅力,从街边小摊到豪华餐馆,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一步步探索那些藏在味蕾记忆中的温暖瞬间。
《吃香》的故事并非只是简单的美食模拟。在游戏剧情中,玩家将扮演一个年轻的厨师,跟随主角的成长历程去发现每道菜背后的故事。林然解释道:“游戏中的每一道菜,其实都对应着我和弟弟之间的一段记忆。”比如,一份简单的炸酱面,是他们小时候在家里共享的欢乐时光;而一道复杂的龙井虾仁,则代表着他们在异地他乡共同面对挑战的那段日子。
“吃,是一件最普通也最特殊的事情。”林然说,“我们想通过这款游戏,让玩家在享受美食的也能感受到与亲人、朋友共享时光的珍贵。”
《吃香》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。作为一支小型团队,他们面临着资金短缺、时间压力以及疫情带来的种种挑战。林然坦言:“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平衡情感表达和游戏性。我们不想让游戏显得过于沉重,但也不想流于浅薄。”为此,他们参考了许多经典独立游戏,如《去月球》《Florence》等,学习如何在轻松的玩法中融入深刻的情感表达。
赵妍则透露,在美术创作中,团队特别注重细节。“每一个场景、每一个食材都经过精心设计,比如一碗面里的葱花、碗边的酱汁痕迹,都希望能唤起玩家对食物的真实记忆。”为了让游戏更具地域特色,他们还邀请了多位专业厨师和美食博主参与,为游戏的食谱部分提供灵感。
游戏的背景音乐同样值得一提。团队邀请了一位擅长民乐的独立音乐人创作配乐,将传统乐器的韵味与现代旋律融合,为玩家营造出既有烟火气又温情满满的沉浸式体验。
目前,《吃香》已经完成了Alpha版本,并计划于明年初上线Steam。测试版发布后,游戏迅速收获了玩家的好评,许多人被其背后的故事感动,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支持。“有一位玩家告诉我们,他的哥哥也去世了,玩这个游戏时仿佛看到了两人曾经共享的一顿顿饭。我读到这些留言时,忍不住落泪。”林然说道。
对于林然来说,《吃香》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游戏本身。“开发这款游戏的过程中,我重新审视了与弟弟相处的点点滴滴,也学会了更加珍惜眼前的人。”他说。林然希望,《吃香》不仅能成为一款受欢迎的游戏,更能让玩家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被忽略的那些温暖瞬间。
“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,都有一些人和事值得铭记。而我们想用游戏告诉大家,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,才是真正的珍贵。”林然微笑着说道。
或许,这正是《吃香》最大的魅力所在:它不仅是一场美食与文化的盛宴,更是一场关于爱的旅程。